在艺术精品中感受辽宁的厚重和活力
——“山海气象——辽宁美术书法精品展”侧记
发布时间:2025年11月09日
信息来源:辽宁日报
【 字体: 】? 【打印文章】

??翰墨飘香,丹青溢彩。初冬的北京,中国美术馆内人流如织。11月8日,“山海气象——辽宁美术书法精品展”在这里拉开帷幕。200余件来自辽宁老、中、青三代艺术家的精品力作,生动展现了辽宁美术书法艺术的丰硕成果,更彰显文艺大省的深厚底蕴与蓬勃活力。

??走进展厅,仿佛踏入一片艺术的海洋。每一件作品都似一颗珍珠,串联起辽宁艺术发展的脉络。《苏醒》《梦绕黄山》《屈赋辞意图》《钢水·汗水》等作品或雄浑豪放,或细腻婉约,或古朴典雅,或锐意求新,共同编织成一幅跨越时空的艺术长卷。

??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师驻足良久,感慨道:“能在此次展览中集中欣赏到王盛烈、冯远、宋雨桂、冯大中等艺术家的代表作,实属难得。这些作品不仅技艺精湛,更饱含深情与温度,让人真切感受到辽宁历史文化的厚重。”

??辽宁,曾是辽沈战役的烽火前线、抗美援朝的精神后方,也是雷锋精神的孕育之地。从“第一枚金属国徽”到“第一艘航母”,千余项“共和国第一”在这里诞生。而艺术家则以笔墨为史笔,将这片热土上的奋斗与荣光凝练于画布之上。《辽沈战役·攻克锦州》再现历史瞬间,《邱少云》讴歌英雄无畏,《钢都》《冬天里的童话》则记录下工业时代的铿锵足迹。展厅中,这些充满时代印记的作品,成为观众与历史对话的桥梁。“从根植东北大地的文化沃土到承载国家叙事的时代使命,辽宁美术始终以厚重的艺术语言,连接历史与现实。”北京观众冯云在观展后如是说。

??展览中,由辽宁省美协主席王易霓与王宏、黄洪涛、吕子扬等艺术家共同创作的《灵韵闾山图》长卷,成为许多观众的“打卡点”。“太震撼了!仿佛亲眼见到了大美辽宁!”广州观众王粟激动地举起手机,记录下这一艺术盛宴。

??在王盛烈作品《海风》前,其子王铁牛久久伫立。这幅作品以质朴动人的笔触,传递出对革命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延续。“父亲始终关注生活,刻画人性。”王铁牛说。他的参展作品《1959——大庆石油会战》,正是对父亲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继承与发扬光大。

??辽宁艺术家的视野并未局限于本土。许勇的《郑成功收复台湾》以史诗气魄再现历史壮举,孙洪利的《远眺独山子炼油厂》描绘边疆建设图景,张雪峰的《高原之歌》与杨柳的《女人街上的太阳伞》则从不同角度捕捉时代生活的细微脉动。

??雕塑展区同样引人注目。李象群的《我们走在大路上》以动态的线条展现奋进姿态,霍波洋的《赵一曼》塑造出英雄的坚毅神情,洪涛的《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》则以抽象语言传递信仰力量。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胡秉文表示:“从延安到辽宁,鲁艺的红色基因深深镌刻在艺术家的骨血中。‘文艺为人民’始终是我们的追求。”

??中国美协秘书长王平评价道:“辽宁美术队伍是一支实力雄厚的创作力量。他们继承鲁艺传统,从山海间汲取养分,从生活中捕捉灵感,推出了一大批聚焦时代、反映人民的优秀作品。”

??书法展区中,93件作品力透纸背,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五体兼备,集中呈现了“辽海书风”的独特魅力。一位北京书法爱好者站在沈延毅作品前凝神细观:“他的字既有雄浑的力量感,又蕴藏宁静的韵味,仿佛能与观者进行心灵对话。”回溯1980年,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在辽宁举办,翻开了中国书法展览史的第一页。此后,辽宁以赤诚担当推动书法艺术繁荣,使这片曾被视作“文化土层不够深厚”的土地异军突起。

??聂成文的书法深植地域文化,王丹的作品碑帖融合,胡崇炜的笔意活脱自然……展厅内,观众在杨仁恺、伦杰贤、苏德永等书法家作品前驻足留影,感受传统与创新的交融。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认为,辽宁书法家群体已形成独具特色的“辽海书风”——五体兼备,碑帖兼融,在雄强雅逸中彰显个性情怀,“他们的创作实践,正是对‘植根传统、守正创新’理念的完美诠释。”

??时代之美,以笔写之,以画颂之。“山海气象——辽宁美术书法精品展”不仅是辽宁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,更是一次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深刻对话。从红山文化的古老根系,到工业文明的钢铁脊梁,从革命岁月的红色记忆,到新时代的奋进足音,辽宁艺术家以笔墨为媒介,将地域故事升华为国家叙事,让山海气象在丹青翰墨间永恒流淌。

??这场以“山海气象”为名的艺术盛宴,在京城夜色中勾勒出辽宁文艺的清晰轮廓——那山与海孕育的雄浑气度,工业沃土培育的现实主义情怀,红色基因熔铸的精神底色,共同汇聚成辽沈大地上生生不息的艺术长河。

编辑时间:2025-11-09?? 责任编辑:董越 版本号:1
版权所有:即时比分 主办单位:即时比分办公厅
地址: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-9号 邮编:110032
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:2100000037
ICP备案序号: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:mhwz@yaoyejob.com

微信公众号

政务微博